各学部、部门:
为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全国、全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我院近几年毕业生都在2500余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广大毕业生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是校园和谐稳定、学院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院教职员工都应站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构建全院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就业工作条件,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机构到位、场地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及“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软硬件条件,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内容
学院有关部门及各学部要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把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职业发展教育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修改意见的通知》(冀教毕指[2010])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2011年起,按文件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由教务部负责组织实施,并适时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2、职业素质与创业教育。各学部要通过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团队活动、讲座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资格和英语、计算机能力考试;大力开展校园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立项资助、小额贷款资助等形式在内的校园创业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活跃校园的创业氛围;开展kab创业项目,大力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积极和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合作,探索建立学生创业基金和企业孵化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为大学生争取创业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3、基层就业教育。基层是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是毕业生大显身手的重要舞台。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帮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要认真组织实施西部志愿者、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直招士官、义务兵预征等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充分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就业服务
1、就业市场服务。
(1)创新就业市场模式,通过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相结合、大型与小型就业市场活动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就业市场活动相结合、校内与社会人才市场招聘活动相结合,不断开拓校内、社会和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2)适应就业市场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招聘的形式。在办好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毕业生招聘月”等大型招聘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部的主体和优势作用,办好学科专业招聘活动,继续坚持做好学部内形式多样的常年专场招聘工作。
(3)加强与用人单位及地方就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积极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积极参加行业性的校企毕业生供需交流会,各地方组织的人才招聘活动,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充足的人才需求信息。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分析。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全面准确地了解我院毕业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及成长成才的情况;掌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社会评价;巩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使学院的教育教学更加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5)充分发挥学院工程特色的优势,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巩固原有的土建、冶金、水利水电、机械等行业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我院就业基地的行业面和地域面。各学部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在人才供需对路、业务合作对口、合作空间广阔的前提下,选择那些适合我院学生就业、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社会知名度较高或者发展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为本学部就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对象,同时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通过社会实践、实践教学、科技服务等环节加强与就业基地多方面的合作,形成校地、校企的良性互动,逐步实现实习、科研、就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2、就业信息服务。不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积极加入全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加快和国内知名就业网站和各省、市毕业生就业网站的链接,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五位一体”的网上就业工作系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双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3、职业测评与咨询服务。引进“大学生职业测评软件”及技术,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合理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发展,实现最佳人职匹配。做好测评服务、解释和咨询等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帮助他们克服在求职过程中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盲目自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培养诚实守信、自信乐观的心理素质及勤勉务实、艰苦奋斗、竞争进取精神。
4、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各学部应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及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制订帮扶计划,加大对家庭困难、残疾、长线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和女大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对就业特殊群体要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防止因就业问题引发的各种不良现象。
四、强化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学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根据本学部毕业生的实际,动员、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利用与用人单位和学生家族企业建立起来的各种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形成学院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学部狠抓落实、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
(二)健全制度
学院及各学部都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教育、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促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落实经费
学院要加大对就业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就业工作的专项经费达到学院年学费收入的1%,保障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各项工作的经费需要。
(四)加强有关设施建设
学院将逐步建立、改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职业咨询室、信息查询室、接待洽谈室、招聘会议厅,以满足就业工作的需要,支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专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包括专门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就业指导课专职教师。力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专职人员与应届毕业生1:500的比例和“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配备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各学部要配备兼职就业指导人员和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学院将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指导人员轮训,支持他们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建立就业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鼓励各学部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院每年分两次公布各学部、各专业就业率;每年进行一次就业工作评比,并对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